ATOS比例阀作为液压系统的核心控制元件,其阀芯、阀套等精密部件的间隙通常仅微米级,油液污染物、金属碎屑、橡胶残渣等极易导致阀芯卡滞、流量调节精度下降,甚至引发阀组失效。遵循“先防护后清洁、先外部后内部、先粗滤后精清”的原则实施规范清洁,是保障其控制性能与使用寿命的关键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清洁前准备:安全防护与环境适配
清洁前需构建洁净操作环境,避免二次污染,同时做好安全防护与工具准备:
环境与工具准备:选择无尘车间或洁净工作台操作,台面铺设防静电洁净布;准备专用工具套装(含无磁镊子、尼龙毛刷、扭矩扳手)、清洁介质(推荐与系统同型号的液压油或专用精密元件清洗剂,禁用煤油、酒精等腐蚀性溶剂)、过滤装置(150目以上精密滤网)及烘干设备(洁净氮气喷枪)。
安全与停机操作:关闭液压系统动力源,通过泄压阀释放阀组内部压力(压力降至0MPa后方可操作);佩戴耐油手套与护目镜,避免清洗剂接触皮肤或溅入眼睛;对阀组进出油口进行标记(如“P口-进油”“T口-回油”),防止后续装配接反。
预检查与防护:用压缩空气吹除阀体外表面浮尘,对电气接口(如插头、接线端子)用防水胶带密封,避免清洗剂渗入电路模块。
二、分级清洁操作:从外部到内部的精准除污
根据污染位置与程度,实施“外部初清-拆解精清-部件复清”三级清洁,重点清除阀芯与阀套间隙的污染物:
(一)外部与管路预处理
阀体外部清洁:用蘸有清洁液压油的无纺布擦拭阀体表面,重点清理油口边缘、安装螺栓孔处的油污与粉尘;对散热槽、标识牌等凹陷部位,用尼龙毛刷轻刷后再用无纺布擦净,避免毛刷纤维残留。
管路预冲洗:拆卸阀组进出油口连接管路,在管路端口安装临时冲洗板,接入清洁回路(含油泵与150目滤网),以50-60℃热油循环冲洗2-3小时,每30分钟检查滤网污染物,直至滤网无可见杂质后停止冲洗,密封管路端口备用。
(二)拆解后内部精清
有序拆解阀组:按装配图纸分步拆卸螺栓、端盖与控制组件,将零部件按拆卸顺序排列在洁净布上(避免相互碰撞);对阀芯、阀套等精密件单独放置在专用托盘内,托盘底部铺垫软质橡胶垫。
核心部件清洁:
阀芯与阀套:用洁净液压油浸泡5-10分钟,用尼龙毛刷轻刷表面(禁止使用金属工具,防止划伤配合面),再通过滤网过滤后的液压油反复冲洗,直至用强光照射观察无划痕与油污;若存在顽固残渣,可采用超声波清洗(频率40kHz,时间3-5分钟),清洗后立即用氮气吹干。
弹簧与密封圈:弹簧用150目滤网过滤后的清洗剂冲洗,吹干后检查弹性(若变形需更换);密封圈需更换新件(禁止重复使用),旧密封圈集中回收处理。
部件脱脂与钝化:对不锈钢材质的阀芯、阀套,采用无磷清洗剂进行酸洗钝化处理,钝化后用纯净水冲洗3次,确保无药剂残留;碳钢部件可省略钝化步骤,直接用洁净液压油冲洗。
(三)清洁质量检验
所有零部件清洁后,用无纺布蘸分析纯酒精擦拭表面,观察无纺布无脏色即为合格;对阀芯与阀套,可将两者配合后轻推阀芯,应能自由滑动无卡滞感,且间隙处无油膜断裂现象。

三、装配与调试:清洁后的性能保障
清洁完成后需快速装配并进行性能测试,避免零部件暴露在空气中受污染:
装配与密封处理:按拆卸逆序装配零部件,螺栓拧紧力矩严格遵循ATOS技术手册要求(避免过紧导致阀体变形);更换新密封圈时,在密封圈表面涂抹薄层润滑脂(与液压油兼容型号),确保密封可靠。
系统冲洗与排气:将阀组重新接入液压系统,拆除临时冲洗板,安装150目滤网,启动系统以低流量循环30分钟,打开排气阀排出回路中的空气;循环过程中观察阀组有无渗漏,若出现渗漏需停机检查密封圈装配情况。
性能调试与校准:接通电气控制电源,通过比例放大器设定不同控制信号(如0-10V),检测阀组输出流量或压力的线性度;若精度偏差超过±2%,需按说明书进行参数校准,确保调节性能达标。
四、清洁后维护与注意事项
残留处理与记录:清洁结束后,排出系统中的清洗油,更换系统油箱内的液压油与滤网(滤网精度不低于150目);详细记录清洁时间、零部件更换情况、调试数据等,纳入设备维护档案。
周期与禁忌要求:建议每运行600-800小时进行一次常规清洁,若系统油液污染度超标(NAS 8级以上),需缩短至300小时;禁止用压缩空气直接吹阀芯表面(可能带入杂质),禁止清洁后零部件在空气中暴露超过2小时(防止氧化生锈)。
异常处理:若清洁后阀组仍存在卡滞,需检查阀芯与阀套配合间隙(应符合ATOS原厂公差要求),间隙超差时需更换精密件,不可强行装配使用。
ATOS比例阀的清洁核心在于“防污染、护精密、保精度”,通过规范的分级清洁与严格的装配调试,可有效清除污染物导致的故障隐患,使阀组响应速度与调节精度恢复至额定水平,延长使用寿命30%以上。实际操作中需结合设备运行工况与污染程度调整清洁细节,关键步骤建议参照ATOS维护手册执行。